第264章 什么样的忠臣有用(1 / 2)
腊月初一!
商丘。
刚刚率军到达这里清军营中,多尔衮此时,正在听着军报。
“摄政王,明军这些日陆续南撤,眼下归德府,已经再无一明军,明军陆续撤到了商水,郾城,不过,开封城倒还有明军守着,上面挂着的旗帜,是直豫总督史可法!”
“史可法?”
听到这,多尔衮不由一愣,看向了洪承畴。
“此人如何?”
“不怎么样!”
洪承畴露出了轻蔑之笑。
“这种督师,南朝一抓一大把,平素里无甚作为,自以为临了一死报了国恩,就能全了忠孝之名,实则可笑,只是为个人私计,国都亡了,你个人留个忠孝之名,又有何用?南朝要全都是这样的督师,我大清国就可以轻轻松松,全取天下了!”
洪承畴这话说得倒是很对。
历史上,史可法在扬州,完全就是为了死而死!
作为在扬州城内的最高官员,他在清军围城之后,便不再思考城防,就安心呆在府邸里面,等着清军破城。
这样的忠臣,有多少,都是累赘,只会导致亡国愈快!
大明朝要的不是史可法式这种,临了一死报国恩的忠臣,大明朝要的是阎应元、陈明遇、冯厚敦,这种身处逆境,仍能够不失斗志,在绝境下仍发动百姓,死战不休,死战到底式的忠臣。
这一点,顾诚在南明史对他的评论非常恰当。
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: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,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。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。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,把史可法捧为巨星,无非是因为他官大;孰不知官高任重,身系社稷安危,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,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而当下,洪承畴对他的轻蔑,也正是因为,他看透了史可法这类文臣们的本质!
多尔衮听罢,也点了点头道。
“确实,此等文臣,不足为虑,传本王军令,先去追击南下明军,再去取开封城!”
“嗻!”
一旁的众将纷纷接令。
喊声最大的乃是许定国!
许定国现在恨不得南下去砍了高杰的狗头,因为高杰这厮在跑路地时候,还不忘记刨了他在太康的祖坟,老许家百十个坟包,全让刨了个干净,祠堂里面的牌位被一股脑的当劈柴烧了,坟包里面陪葬品也被瓜分了干净,至于尸骨,则不知道让高杰丢到哪去了。
反倒是跟刘泽清显得兴趣缺缺——刘泽清是曹县人,现在是清占区,可没人能刨他的祖坟,他自然不至于跟明军有那么大的仇怨了!
……
两天后,南京城!
太子府!
太子府是由原魏国公府,后来的江南四大名园瞻园。
朱慈烺是在昨天回得南京,一回南京,他就得知了史可法下令河南三镇南撤,然后自己坚守开封的消息。
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朱慈烺不由的发出了一声长叹,然后喃喃道。
“守开封?能守个几日?让内阁做好准备,给他史可法选一个谥号吧!”
“殿下,河南三镇南撤之后,他们接下来撤到哪去?”
这时,来到太子府议事的大明首辅魏藻德有些担忧地问。
“河南也不能全丢啊!”
朱慈烺皱眉说道。
“汝宁府还是要保的,让他们到汝宁府吧,以郾城,商水,西华等地为线好了……”
“让他们三镇,到汝宁府守汝宁了!”
“他们三镇,要是连汝宁都守不住,本宫还要他们有什么用处?”
汝宁府还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这个地方,东面就是大别山区,一旦过了大别山,那就是淮南了,然后,再往南就是河南了,朱慈烺要是把汝宁丢了,接下来就是考虑在大别山,或是淮南抗清了。
所以,汝宁府朱慈烺必须要保。
“汝宁一府,恐怕养不活三镇兵马!”
魏藻德有些担忧道。
汝宁府地方不大,是养不起那么多兵马的。
“那也不能再多给,不够的话,让他们报上员额,本太子给他们支饷!”
朱慈烺说道。
心里却是下定决心,将来当御前亲军的数量增多到一定程度后,他就立马撤了河南三镇——废话,一个独立的藩镇军阀,连自己的地盘都不守,直接的跑路了,这样的藩,朱慈烺不撤,留着他们继续耗自己粮饷啊?
说到这,朱慈烺朝魏藻德询问。
“对了,清田搞得如何了?”
一听到这,魏藻德的脸色刷地就是一沉,有些无奈地朝朱慈烺说道。
“殿下,淮北已经丢了,南直隶的清田,恐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