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六百四十四章 微创手术新时代(1 / 3)

加入书签

手术机器人的临床试验进行得如火如荼。

从最初级的阑尾炎手术,到难度极高的心脏搭桥手术,都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圆满完成。

阑尾炎手术自不用说,哪怕是以往需要开胸施展,并进行体外循环的冠脉搭桥手术。

心外医生也能在机器人的辅助下,凭借着10倍放大的3D血管立体视野,仅仅是在患者的胸壁做一个4厘米的切口,就能完成整个手术。

不但手术创口小,全程无需输血,术后几乎无胸引,患者更是第二天就能下地蹓跶,五天就能康复出院,可谓治病救人最佳利器。

同样的奇迹还发生在一位极其凶险的贯穿伤患者身上。

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,这位浑身是血的患者被120送到急诊科。

急诊医生匆匆赶到,看到患者的第一眼,直接就懵逼了。

患者从高空坠落,身上横插着两根长度超过半米的钢筋。

一根横插进盆骨,另一根从左边大腿根部穿入,又从右边大腿根部穿出。

整个场面异常凶险,就连随后赶来,见过无数大场面的急诊科孙主任也为之震惊。

“这种程度的贯穿伤,我好几年都没见过了,无论采取哪种救治手段,对医院,对医护,对患者,都是巨大的挑战。”

“这么长的两根钢筋,甚至都没办法放在手术台上。”

孙主任当即倒吸一口冷气,深感棘手,迅速召唤专家会诊。

医院一边把患者推去做CT,超声,心肺等全方位检查,以便查明伤情,一边向附近的消防支队求助。

消防员赶到后,在没有影响到病人身体的情况下,立刻用液压剪切掉了患者身体外突出的钢筋。

这时,医护人员才能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台上。

与此同时,骨科,普外,泌尿外科,麻醉科,血管外科,影像科众多专家,也拿着患者的检查结果,充分交换了意见,制定了最终的手术方案。

“由于这样的贯穿伤在国内都十分罕见,钢筋穿透身体,大血管和主要神经密集分布,涉及到多个重要脏器,救治难度极高。”

“如何避免术中大出血,如何避免损伤膀胱和输尿管,如何防止术中肠道破损,术中患者血压如何稳定,如何预防术后感染……”

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。”

“手术方案肯定需要多学科协调配合,首先由骨科和血管外科医生开展血管神经检查,做贯通伤异物取出术。”

“再进行DSA引导下主动脉球囊阻断,并由其他外科医生行贯通伤清创。”

血管外科刘主任看着患者的检查结果,侃侃而谈,并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,并获得一致认可。

手术方案确定后,医生们又面临了另一难题。

钢筋取出过程中,最大的风险在于,容易造成动脉破损,引起大出血。

此外,有一根钢筋贯穿盆骨,取出过程还有可能对膀胱,直肠,输尿管以及密密麻麻的神经造成二次伤害,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手术失败。

这种情况下,钢筋的取出必须精确到亚毫米级别,而且绝对不能手抖。

手一抖,位置稍一便宜,就会出大问题。

这种情况下,医生们立即想到了手术机器人。

还有比能够同时进行多项手术的机器人更好的选择吗?

还有比机械臂更稳定,精细度更好的取出工具吗?

答案是没有。

使用手术机器人,医生们能在对大腿清创的同时,取出髋部的钢筋,继续进行清创缝合。

多处手术同时进行,也完全不会干扰到彼此。

而且用机械臂取钢筋,只要设定好路线和力度,完全可以做到整个过程中,没有一丝偏差,这个精准度无疑比人手要强多了。

于是,在三清的帮助下,医院在最短时间内布置好了手术室。

给原本就有的手术机器人多配了一个控制台,这样就能让两名医生分别操控机械臂,在同一时间,做不同的手术了。

骨科医生先是控制着机械臂,将患者左右大腿上的钢筋取出,随后清创,缝合。

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,只是流了一点血,就做完了。

另一头,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是更加凶险的髋部钢筋取出手术。

为防止术中大出血的发生,取出钢筋前,便使用手术机器人,在腹主动脉里放置了球囊。

这样术中一旦出现大出血,就可以立即扩张球囊堵住血管,阻断血供,为医护人员留出约30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。

由于前期准备充分,患者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被降到了最低。

于是,机械臂精准地夹住患者腹部的钢筋,沿着既定路线开始缓慢地退出人体。

在腔镜导航系统的动态监视下,钢筋缓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