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六十一章 三六九等(2 / 3)

加入书签

笑,“您别跟我客气啊。不说咱们这么多年了,应当应份。就按老话说,货卖识家。这年头,也就您还看得上我点手艺啦。您兹要满意,我做着着就高兴。说实话,老不做这东西了,也是难得过回瘾哪。”

米家也一样,米婶儿不但帮着边大妈给边建军两口子缝了四铺四盖。

还利用副食店上班的优势,帮着边家用最实惠的价钱张罗了一系列的鸡鸭鱼肉米面糖油。

米家也一样,米婶儿不但帮着边大妈给边建军两口子缝了四铺四盖。

还利用副食店上班的优势,帮着边家用最实惠的价钱张罗了一系列的鸡鸭鱼肉米面糖油。

光猪肉就给弄了半扇子来,暂时这些东西还都能存在副食店的冰库里,那才真是省了大事儿呢。

而宁卫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牺牲,把自家的小厨房腾了出来。

他和康术德这两天就不动火了,这房就专门给边家专门存放瓜果蔬菜各类杂物了。

开席那天,这小房也可当做专门沏茶倒水的茶房摊儿来用。

至于至关重要的厨师,则是康术德出面请的老朋友,在门框胡同的“瑞宾楼”干了多半辈子的刘师傅。

这位刘师傅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,不但已经退休,而且派头可真不小。

结婚前一天,刘师傅带着俩徒弟来做准备工作,老京城人管这叫“落定”。

他那俩徒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,一个挑着两个木箱子,另一个背着个大包袱。

老头儿前面大摇大摆走了,俩徒弟老实头一样,亦步亦趋后头跟着。

到了这儿,打开这些东西再一看。

箱子里面不但装着做饭用的锅,还有碗、盘、勺等餐具,全都是一整套一整套的家伙。

包袱里则是刀具,就更讲究了。

一把切菜刀,一把羊脸子刀,一把小刀。

羊脸子是斜的,剔肉使的。

小刀就是切菜什么,切佐料使的。

此外还有一个铁勺子,一个笊篱,把儿都长,还都是枣木把儿的。

枣木把儿硬啊,经烧,扛火,而且因为岁月的浸染,已经油亮油亮的,红的就像烧着的火。

就这些家什,一看就透着专业。

随后,就由这两个徒弟开始在院里砌炉灶、备菜等。

一位年轻的师傅砌灶非常麻利,不一会便在院中砌成两座炉灶。

备菜的师傅也非常利索,开始了准备工作,切肉,剁馅儿。

然后俩人一个收拾鱼和鸡鸭,另一个就起架油锅,炸丸子。

什么样的丸子过油到七成,什么样的丸子过油到五成,到六成,有的三成熟就得起灶,过油的成熟都不一样。

偏偏整个过程里,这位刘师傅任何活儿他都不沾手,只是和康术德一起坐在边家喝茶抽烟。

然后跟主家儿一起看看厨房里的东西,合计做什么样的席面儿。

连看都没去看院儿里忙得一脑门子汗的俩徒弟。

等走的时候,边家老两口还是恭恭敬敬给刘师傅送了出来。

跟着转身又一个劲儿的跟康术德作揖道谢。

就这景儿,看得院里这些年轻人一个个直犯谜症。

谁都不知道这老头子有多大的能耐,值得边家老两口这么点头哈腰的。

就连宁卫民和边建功,他们俩凑一起时,也都小声议论呢。

“至于的嘛,瑞宾楼的厨师?再牛,他也不就一做褡裢火烧的嘛,怎么看着都赶上皇上的厨子了?”

“是啊,这位这到底是有多大本事,才能有这个做派啊?我就不信,他能把肘子做出龙肉味儿来?那俩徒弟还真这么伺候他。这都什么年代了?封建意识怎么还这么强啊……”

冷不防罗师傅听见了,一人儿赏了一个脑瓢儿,跟着就挤兑他们俩。

“你们俩懂个屁,也忒不知道好歹了。甭说其他,先瞅瞅外头的行市,现在回来的知青们可都扎堆儿结婚呢,本来厨师就不好请啦。像这么再行的好厨师就更能难找。人家刘师傅可都退休啦,要不是看你们康大爷面上,人家才不出山呢。”

“再者说了,这褡裢火烧怎么了?别瞧不起,那是一般的吃食吗?那是口子厨独有的吃食。满京城你找去,只有瑞宾楼一家会这手,为什么?就因为这瑞宾楼是打破了千百年口子厨不开菜馆的规矩,开饭馆子的独一家。”

“什么是口子厨?又不知道了吧?告诉你们俩,那是咱京城只跑大棚做宴席,专门忙和红白喜事的厨师。自打解放以后,城里讲究移风易俗,红白事简办,就没有口子厨的容身之处了。所以如今也就这瑞宾楼一脉,才挑得起这红白喜事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