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049章 欺人太甚(1 / 3)

加入书签

还是早饭时间,定海县城城西,营海使府邸外就已停满了车辆,还有人从府邸西侧紧挨的城中内河下船,带着仆役就近徒步而来。其中一些人那怕刻意收敛,还是难免在衣着等细微处透着豪绰富贵。

元以宽治天下。

不是宽仁,而是……用游牧民族的术语来讲,放养。因此,对于海上贸易,元朝的管理比前代还要宽松,百余年时间,不知不觉,东南各地就出现了一大批凭借海贸发家的巨富。

这是二月二十六。

平日里都尽量让自己不那么显山露水的各地海商,今日纷纷聚集营海使府邸外。

紧闭的府邸大门前,温州池氏海商池经正在劝慰这些时日都没有换过忧虑表情的沈茂:“达卿,莫要忧心了,你定也听到那海军都督门下傅寿所放消息,不过还是钱财之事。再者,我近日旁观这营海使大人所行种种,都是利国利民,想来不会为难沈家。”

沈茂当然也听到了朱塬刻意让傅寿主动放出的某些消息。

抬头看了眼这营海使府邸大门,他却再次微微摇头。

若真只是钱财之事,沈家明里暗里都尝试送了多次,为何没有回应?

再说,营海司这些时日的各种举措,或可证明那朱塬应是个不错的官员,但,好官……却并不一定是个好人啊。

看看周围……

今日大半东南海商汇集于此,那位营海使大人若想一举竖起威望,最好方法,就是杀鸡儆猴。那简直祸根的三船海货,以及,张士诚,两种借口相加,被晾了这些时日的沈氏,可不就是某只最适合杀了立威的‘鸡’么!

要知道,那带了皇帝陛下佩刀来明州的营海使大人可是早就放出了话,皇帝陛下佩刀被请了出来,不沾血就回去,不吉利。然而,直到今日,还没有一人被祭刀。

当时听到传闻,沈茂只觉脖颈发凉,好似那位大人正在盯着他一般。

唉。

若今天真要死他一个,保全沈家,那就……死罢!

这么想着,沈茂又摸了摸藏在胸口的一封信。

这是兄长从苏州卫指挥使吴良那里求来的一封亲笔,为他沈家说情,前两日才送到他手中。

吴指挥不愧是那心怀天下的儒将,半分沈家礼物都不肯收,只是在沈家找寻一些平日与吴指挥交好的儒生名士一番说项之后,对方就挥笔而就,亲自做保,表示沈家不仅积善守礼,与那已然覆灭的张氏也并无牵连,希望营海使秉公行事,莫要无故牵连。

其实,沈家更想吴指挥能给自己胞弟,当下的海军副都督大人写一封信,可惜被婉拒,还明言不能因公事动私情,沈家也不敢得寸进尺。

沈茂只愿今日吴副都督也在,一同看到这封信,想来应会给自己兄长一些面子,帮忙说项。

池经见沈茂不说话,恰好又有一位几年不见的老友出现,便先转身迎上去,拱手笑道:“南山兄,我以为你不会赶来。这许久不见,近年一向可好?”

来人刚从内河边下船,带着两个小厮一起走来。

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长须老者,来自福建泉州,名叫胡耆,表字长寿,别号南山。

胡耆也向池经拱手:“承蒙挂念,昨日深夜才到了这明州,总算没错过。恒常,比起那六年前,你可是富态了呵。”

两位平常很难相见的老人施礼过后,一番把臂寒暄,胡耆很快就压低声音说起了正事:“吾在泉州就已听说,这营海使,是那‘送五百年国祚’之世外高人,恒常,今日这甚么‘会议’之后,你可要和我仔细分说分说。”

池经谨慎地朝胡耆做了个噤声动作,看了眼周围,低声到:“你现住何处,午间……若能脱开身,一起吃酒叙旧?”

胡耆也反应过来,这里可不是议论那位营海使大人的地方,连忙点头,说道:“城内已没了客房,昨夜住在南港码头船上。恰巧了呵,吾带了好酒,今日定要一醉方休。”

两人正说着,又有几人从内河边上岸走来。

池经瞄了一眼,表情意外。

吸引他目光的是那一行人中被几位仆役簇在中间的两个,一个是前几日才知晓的嘉兴海盐州章颌,名声很是不好的一人。另一个,却是那才做了一月多太仓市舶提举就被罢了官的陈宁。去年底浙东归顺,为了今后生意,池经也是第一时间从温州赶去太仓,亲自上门送礼。

池经的疑惑在于,这二人,如何就走到了一起?

章颌不认识池经,陈宁倒是有些印象,只是,那些日子送礼之人太多,他一时间也叫不出眼前人名字。

走近了,只是点头示意。

到底是曾经的‘现管’,池经不敢太怠慢,主动拱手招呼。

陈宁对池经的反应很是满意,也干脆停下,拱手道:“别来无恙,这位……呵,莫怪俺记性不好,敢问名姓?”

池经自我介绍道:“温州池经,池恒常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