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6 章(1 / 3)
大学时代,宋小芒最喜欢一门课程不是专业课,而是和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身为选修课的美术鉴赏课。授课老师是当地有名的女画家,擅长画水墨葡萄。她扎着马尾,两鬓碎发卷卷,画着精致的妆,戴着好看的耳环。
记得是每周一晚上两节课,她和室友提着菠萝去教室,第一节课听老师讲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、《清明上河图》等传世名画,第二节课跟着投影布上的教程画素描。那时是下半学期上半年,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气正好,开着窗,暖风熏得人易醉。
快要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巡视全班,无一例外地每次都将宋小芒的画作举起来表扬。
很多时候,兴趣爱好和虚荣心是有联系的。老师夸她画得好,她就努力继续画好,一方面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,一方面又渴望再次得到夸奖。
美术鉴赏课的老师说:“这位同学肯定有素描基础。”
宋小芒在心里摇摇头。说起素描课,她四年级上过一次课,初三上过两次课,加起来总共三次课。如果这也算基础的话那就是有了。
她一直坚持的只有儿童画,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四年级,每年暑假都会去学校组织的美术兴趣小组。七月每个工作日的上午,她都会背着白纸和油画棒去学校跟老师一起画画。没有什么技术可言,只是单纯的临摹,老师画在黑板上,同学们照着画就是了。那是段开心的日子。
宋小芒那么喜欢夏天可能还因为这段画画的经历。
但是高年级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不让小孩去画画了,在他们看来,这只不过是挥霍暑假漫长时光的一种方式而已,没有前途,不用坚持。孩子要上初中了,更要重视学习了,于是画画从曾经的有事可做变成了此时的浪费精力。
学校领导何等聪明,很快便领悟到了家长们的意思,于是五六年级的兴趣小组纷纷关闭。
宋小芒的爸爸妈妈知道她画画好,但从没想过让她走这条路。在那个大环境里,高中以后学美术的学生一律被划分到“差生”的行列,顶在他们头顶上的只有三个字:成绩差。
曾经宋小芒也跟很多人一样这样认为。
她在化学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时候曾经萌生过学美术的念头,甚至去美术班的画室里看了一圈。班主任将她叫到办公室促膝长谈,其他老师像看猴子似的围着她。
“你这成绩不差啊,不要学美术。”
“放轻松,高考理化不算具体分数,只分等级。”
“你这成绩去学美术可惜了。”
……
在老师们的唾沫星子中,宋小芒最终放弃了去美术班。班主任如释重负般地将她送出办公室。
懵懵懂懂的十几岁,宋小芒和很多同龄人一样,要走的路似乎已经被老师家长们设定好了,他们没有提出异议的戏份。
上了大学才渐渐有了更加独立的思想,宋小芒想着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特别郁闷的时候,画画总能使她开心。她这时开始佩服那些仅仅因为喜欢而坚持学美术的人。
没错,她对画画的喜欢是比有些人多了很多年限。但仅此而已。
跟那些能够坚持的人比起来,她所谓的喜欢太微不足道了。
画画这事没有什么后续,她就重生了。
这个暑假她重拾铅笔和油画棒开始画画,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兴趣小组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画画的日子,有种简单的满足感。
她先是临摹平面图,厌了就搬着到室外写生。红砖青瓦、绿草黄花、水泥小路、稻田群蛙、水光云影、风雨雷电、朝日晚霞……原来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能在画纸上呈现出来,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。
家附近的景色看倦了,宋小芒开始寻找更加适合写生的地方,于是便想到了公园。
考虑到夏日的实际情况,摒弃太阳过于毒辣的时段,她选择了傍晚时分外出写生。夏季昼长夜短,晚上往往要到七点多天才黑下来,就算五点开始画也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。
她吃过晚饭背着工具蹬着自行车往公园赶,寻了处凉亭,正对着荷花池,坐下就开始画。
凉亭正中有石桌石凳,这时来了俩老头,他们面对着坐好,摆上象棋盘,开始下起棋来。过了会儿又来了几个人围在旁边。
宋小芒一边画荷花一边听他们指点江山,觉得很有意思,直到肩上突然被人拍了一下。她一惊,手一抖,手中的铅笔失去控制,在画纸上延伸出一道长长的线。
宋小芒转头,看到眼前的人,惊讶道:“陈樾?”
“太巧了吧,宋小芒,竟然能在这儿看到你。”
“是挺巧的,我也没想过能在这儿遇见你。”
“你在画画?”陈樾将目光转到她手中的画纸上,看到那道突兀的长线后立马说道:“啊对不起,害你画错了。”
宋小芒从文具盒里拿出橡皮擦,笑道:“没事,橡皮擦说它终于能出来透透气了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